在和人討論互聯網產品、公司的時候,你肯定聽到過這樣的觀點:
“XXX雖然用戶很多/DAU很高/流量很大,但是其中沒什么高端人群,所以其實價值并大。”
首先要弄明白的一點是,這種時候人們說的“高端人群”,往往不僅指的是有更多個人資產的人,而且同時也是指的有更高社會地位和更高文化層次的人。因為僅僅擁有更多的財富,并不會讓人產生和普通人完全不同的產品習慣。
比如去年,廣州“楊箕村”村民擺“回遷宴”的新聞很火,這一拆據說拆出了幾千個擁有多套廣州房產的“千萬富翁”。像這樣的事情光在廣州就有很多,全國更多。所以這樣的人也很多,不僅如此,還有很多干實業的、做生意的、富二代……他們當然有錢,但是他們使用互聯網產品的習慣可能和普通人區別并不大。
那么,問題就在于,所謂“高層次、高收入”的用戶,對于互聯網來說意義真的有那么大嗎?我認為并沒有。問出這樣的問題,潛臺詞無非是:雖然你的用戶多,但是購買力并不強,賺不到錢。實際上,互聯網發展到現在經過驗證的盈利模式無非這么幾種:
● 廣告
● 網絡游戲/虛擬商品/增值服務
● 電商購物
● O2O交易(外賣、打車)
從上往下看。廣告,和高端不高端沒多少關系,甚至還是負相關的。很顯然,社會層次越高的人,越不受廣告影響,也越不愛點廣告。從前在傳統媒體時代,高端讀物雖然發行量少,但是廣告單價高,就因為受眾“凈值”比較高。這個規則在現在被顛覆了,因為都是互聯網的廣告投放,都要有硬效果,點擊率、轉化率。你說你1個點擊頂其他APP100個點擊,有數據可以證明嗎?
再來看網游,你覺得游戲玩家里,有多少高端人群呢?當然我們都知道凡是需要課金的游戲,土豪的消費會比普通人更高,但是普通人的數量遠遠多于土豪。CNNIC有一份2014-2015年的手機游戲調研報告,網絡游戲的用戶,最大頭的是高中/中專/技校這個類目,達到30%多。同時,每月為游戲支付100元以上的用戶只有不到70%。支撐這種盈利模式的,并不是極少數的“土豪”,而是絕大多數普通人。
在網上買東西,現在也很普及了。并沒有發現高端、貴價的商品在電子商務領域有什么特別的優勢。很多傳統的高端商品甚至到目前還是抵制這種模式的。當然她們很可能也是對的。目前看來中國的電商最多服務到城市小資、中產階級(比如網易嚴選或者海淘產品),幾乎沒有再往上發展的了。體量上也比大眾電商小了太多。
最后是最近幾年普及開的O2O的模式。這種模式顯然和高端人群也沒什么關系了,打個車也好騎個單車也好,誰都有這樣的需求,誰都花得起那點錢。
也結果上倒推也能看明白這一點。根據IT桔子制作的《2016年中國互聯網獨角獸俱樂部》榜單,2016年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獨角獸公司總共71家(當然,這和事實肯定有些出入,但不會影響結論)。其中我看到可能被歸類為定位“高端用戶”的公司大概有這些:陸金所、大疆科技、威馬汽車、蔚來汽車、銀聯商務、奇點汽車、界面、vipkid、知乎。首先數量和比例都很小,其次,金融服務和汽車、無人機其實很難說是典型的互聯網產品,只是用到了互聯網服務的傳統產品。最后,要知道這個榜單里沒有BAT、京東這樣的大公司,如果把這些公司業務算進來,會進一步降低服務“高端人群”的互聯網公司的地位。
當然還有這幾年比較火的內容付費模式。包括得到的知識付費,或者騰訊視頻、愛奇藝的會員付費,都還是引起了行業的關注。但是這種模式同樣也算不上是面向“高端人群”,原因和上面差不多,那點錢想花的人都花得起。頂多就是服務小資產階級和中產階級這個層次。
所以結論就是,是否服務高端人群,和互聯網產品成功不成功沒有什么關系,甚至從規律上看,可能是負相關。之所以是這樣,我認為和“互聯網”產品的本質有關。這是一個用技術驅動的服務行業,最大的優勢是“可規模化”。一個程序、服務在云端,可以服務1萬個人就可以服務10萬個人、100萬個人、1億個人……也就是有人說的“0邊際成本”效應。這樣看,你能服務的人越多,你花在構建這些服務上面的錢就越值得越劃算。那么,人群中什么樣的人是最多的呢?
如果你生活在一線城市,又剛好是互聯網從業者,那么很大概率上,你會遭遇自己的“信息繭房”,從而從一開始就誤判自己所在的市場。這可能是導致很多人對“高端人群”這個想法有執念或者誤解的重要原因。
下面這兩張圖出自CNNIC的第39次《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》,它可以告訴你,中國網民是怎樣的一個群體。
建站咨詢
如您有網站建設方面的需要,歡迎給我們留言或在線咨詢 *